源微生物除臭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,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降解恶臭物质,将其分解成无臭、无害的最终产物,达到除臭的目的。

恶臭气体种类有上万种,按化学组分不同,可分为5类:

  • 含硫的化合物,如H2S、SO2、硫醇类、硫醚类;
  • 含氮的化合物,如胺类、酰胺、吲哚类;
  • 卤素及衍生物,如氯气、卤代烃;
  • 烃类,如烷烃、烯烃、炔烃、芳香烃;
  • 含氧的有机物,如醇、酚、醛、酮、有机酸等。

微生物除臭可分为三个过程:

  • 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,即由气相转移到液相;
  • 水溶液中恶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;
  • 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、利用,使污染物得以去除。

微生物除臭的主要方法根据微生物的存在形式,分为生物过滤法和生物吸收法。生物过滤法的原理是臭气从反应器的底部进入,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,将臭气中的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、水、硝酸根和硫酸根,达到臭气净化的目的。生物吸收法(也称为生物洗涤法)多采用活性污泥的方法,先将恶臭成分转移到水中,然后再将受污染的水进行微生物处理。

微生物除臭技术多用于污水处理,畜禽粪便,有机垃圾等领域。

恶臭污染物
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。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,其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醇类、氨、硫化氢、甲基硫、三甲胺、甲醛、苯乙烯、、酪酸、酚类等几十种。

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GB14554-93关注指标:氨、三甲胺、硫化氢、甲硫醇、甲硫醚、二甲二硫、二硫化碳、苯乙烯、臭气浓度